30

    “公子,按你吩咐,两位姑娘安置在帅帐了,她们可吓怕了,死活不愿住在江边的帐篷。也难怪,她们哪见过敌兵偷袭这种事?”周峰悄声对周瑜说。

    “我去看看。”周瑜来到自己的帅帐。

    不大的寝帐内,自己的床上挤着两个和衣而卧的女孩子,每个人裹着他的披风。

    周瑜放下寝帐的帐帘。

    自己拿了一张竹席,铺在外间的地上,也和衣而卧,三更三鼓,他要小憩片刻,然后升帐点兵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京口北固山别院。

    吴太夫人和吴侯孙策,次子孙权正在喝茶吃茶点。

    孙策在外南征北战,少有时间回家和母亲弟妹们团聚。

    长弟孙权已经快十八岁了,长得高大,略显稚气的面庞也时时笼罩着一股少年老成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仲谋,近日课业和弓马进益如何?”孙策问。

    “大哥,都在努力,只是比起大哥当年差得远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权儿,你大哥在比你现在还小的年龄已经挑起全家的生计了。那时你爹爹奉诏参加讨伐董卓。我们全家跟着你大哥到庐江舒城投奔他的总角之交周公瑾。你都还记得吧?”

    “当然,我那时都九岁多了。真没想到,当年的美周郎已经是大哥的得力次帅了。我年幼之时一直以为这个美人一样的哥哥只会弹琴吹箫,吟诗作画,谁知道他也能纵马仗剑,驾舟水战。公瑾哥哥没回吴郡么?”孙权问。

    “是啊,策儿,怎么瑜儿没一起回来,数年没见了,我也挺想他,那么玉树临风的一个人。”

    “母亲,你一提起公瑾哥哥就赞不绝口,是因为他长得英俊?”孙权笑着问。

    “仲谋,不许跟母亲这么说话。”孙策板起脸。故作严肃。“公瑾说黄祖军势力强大,浔阳江一带又有强悍水匪,我们刚刚平定江东,要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。所以严防江夏一带被黄祖军和甘宁部sao扰。他带兵过去驻守,既能阻挡敌兵,严防水匪,又能训练东吴水师。”

    “唉,仲谋,你听,这才是娘欣赏喜爱公瑾的原因。一心为江东百姓和东吴社稷着想,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。记得在舒城时候,他身子不是很强壮,跟着策儿你习武骑马锻炼身体,不知他现在骨节痛的毛病好了没有?这江夏临水,夏日里潮湿闷热,只怕他老毛病会再犯。”吴太夫人喝了口茶,接着说:“什么时候让他回来休息休息,把程普派过去替替他。还有,既然小乔钟情于他,你和大乔又彼此满意,就赶紧找到小乔,把他们的事和你们一起办了,娘亲自为你们主婚。”

    “母亲说的是。孩儿又派出两队人马去搜索小乔的下落。可是。。至今还没有消息。”孙策皱眉。

    “主公,有八百里快马送回周都督给主公的加急密信。”殿前侍卫进来禀报。

    “快拿来。”孙策吩咐。

    “瑜叩拜主公座前,恭请太夫人义母安康。昨日不期乔公次女携婢抵浔阳大营,瑜察其私离父姊,未知其故。更兼与主公好事日近,流离在外,实乃不妥。瑜欲遣快马送回,奈何抵死不依。恐不谐,请主公示。瑜谨遵。”

    密信看完。孙策念给母亲和孙权听。

    吴太夫人挥手示意侍女和侍卫都退到廊下。轻声说:“策儿,权儿,公瑾书香门第,公卿世家,从这封蜡丸密信就可以看出其人品如霁月光风,空谷幽兰。他顾及你和乔公的颜面,乔二小姐的清誉,把消息用加密封禁快马传递。你们要体会他维护你的苦心。”

    孙策微笑:“母亲不需提醒,二弟不是外人,母亲就更因该知道这信的内容。公瑾不知大乔小乔姊妹的心思。故有此问。我这就回信,让他在浔阳好生照顾小乔。着他务必五月初十日护送其回吴郡。公瑾五月初一日满孝,孩儿与他五月十二日同纳乔氏姐妹如何?”孙策说完开怀大笑。

    “如此甚好。”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“先生来啦?请坐。前日寻访了两个美人儿,休想那周公瑾是庐江舒城人,一定中意半个同乡。就选定了曾在庐江长居的步氏。今日来请先生也看看。此女是否合适?”曹休一边品茗一边微笑着说。

    “哦?这么快?休公子真帮了我大忙!这女子也是庐江人?”郭嘉笑道。

    “这步氏小姐,闺名练师,远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步叔乘,祖上在秦汉时曾因战功封淮阴侯,为世家大族出身。多年前,步练师的母亲带着她迁徙到庐江。庐江被孙策所攻陷后,母女一起流落到洛阳投奔族人,被休门客收留。见此女姿容出众,性格温婉,有大家风范。又有道士为其相面,说有富贵之相,日后必定配得一代英豪为婿。故而献给了休。步氏今年方才豆蔻。定能让那周郎沉迷其中。”

    “休公子,这位步姑娘漂亮不漂亮并非十分重要,最要紧的是她是否会听从丞相的教诲。”郭嘉有些担心地说:“不知休公子准备如何安排她和周郎相会呢?”

    “江夏刘表和黄祖他们一旦得手,就会把周瑜送来许都。我们直接安排他们相见不就行了?”

    “休公子,只怕这计不行了,我刚接到密报,刘黄二人惧怕周瑜,买通的一个叫做甘宁的水贼做这件事。结果是三十多人全被周瑜俘获。也不知道这周郎用了什么魔法,被俘的都投诚了东吴水师。只有一个小头目被他们故意遣回报信。”

    “郭祭酒,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早不禀报?”

    “公子,到你这里来前半个时辰,我才得到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“兴霸将军台鉴,瑜自随吴侯伯符将军始,尝闻兴霸兄勇武。尤善水战。心惺惺焉。盼有日缘会。今闻将军误投刘表黄祖,甚惜之。东吴日盛,盖遇明主矣。非表祖之辈相较。且表祖向曹,背弃汉室,倒行逆施,生灵涂炭。丈夫当共弃之。瑜不才,愿与兴霸兄同侍英主,匡扶天下。吾主贤,必以大任委将军。瑜必力荐兄。望思之而复。”

    拆了蜜蜡丸中的信,甘宁半晌没说出话。

    这白绢上的章草隽秀飘逸,超凡脱俗。一看就知道写信之人必然是饱学之士,出身贵族之家。

    看来这真是周公瑾手书了。那个小头目说的不错。

    甘宁叼着一叶苇草,坐在楼船上,望着宽阔的长江出神。

    刘表黄祖等人招降他时,语气傲慢,出言轻侮,俨然把他当成水贼,尽管有个将领的职务,依然改不了他们认为他不入流的看法。

    周瑜是孙策心腹,地位俨然为东吴次帅。是中护军建威中郎将。又兼水师都督。自追随孙策以来,几年之内,荡平东吴各郡,所向披靡,未尝一败。刚刚在庐江皖城大胜黄祖,气势正盛。

    按理说,他更应居傲不羁,眼高于顶。至少也会和刘表黄祖等人一样不屑于水贼。

    可是他竟然亲笔修书,还要力荐他。看来此人可交。

    甘宁心里泛起涟漪,可他刚刚投了刘黄,怎能立刻转投东吴。他不禁下定决心,如若在刘表处不被重用,将来就去找周瑜。